从本质上说,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。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,也不同于职业教育,其基本特点是:社会性、群众性和持续性。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,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、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,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,防震减灾科普展品,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,才能形成规模宏大、富有生机、社会化的大科普。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立体结构体系,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种社会职能。在科普工作中,既要注重科技知识的外在功利,又不可忽视其内在的科学思想、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。在知识信息中含有的四个不同层次(即数据、信息、知识和智能)中,占据l高层次的智能,天津科普展品,才是构成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l具活性的重要素质。而这对身处不同岗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科技工作管理者来说,儿童科普展品,尤为重要。
中国政府对科普工作的管理和协调机构是相对集中型的。为统筹管理和协调各部门的科普活动,使各部门都重视科普工作,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的规定,科技部负责制定全国科普工作规划,实行政策引导,进行督促检查。1996年4月成立了以科技部为组长单位,中央宣传部、中国科协为副组长单位的国家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,成员单位由中央、国务l院和群众团体中有关科普工作的部门组成。随后,中国各地也相应地建立了地方科普联席会议制度,这对于有效动员各种力量开展科普工作,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。
在国务l院各系统中,各部委的科普职能都是依据其主要职能而展开的。
20世纪80年代,我国批科技馆建成开放。到2000年底,全国以科技馆为名的场馆有300余座,但其中只有11座是以科普展教为主要功能,其他大多是办公楼、招待所、会堂。同年底,中国科协召开首l次全国科技馆工作会议,明确指出科技馆不是“多功能综合性的科技活动场所”,而是“以科普展教为主要功能的科普场馆”,并公布中国科协系统《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》,要求各地按照这一标准建设和改造科技馆。2007年,由建设部和中国科协编制的《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》(建标101—2007)由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。这一标准坚持了中国科协《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》的核心内容与标准,并更加具体化、专业化。